心理学上有个研究:“戒手机”计划再详细也没用,787人研究打脸,揭示真正有效的心理开关

日期:2025-03-20 13:59:48 / 人气:38

"自己熬夜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看到孩子沉迷游戏更焦虑不已——试过制定规则、没收手机、甚至安装监控App,可最终总是陷入“猫捉老鼠的游戏”:孩子偷偷玩得更疯,自己一不留神又刷到凌晨。
  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的科学家一起用一场覆盖787人的真实实验戳破真相:他们让大学生制定精细的“戒手机作战计划”,例如:
  行动方案:“如果周四下午4点复习生物考试,就把手机关机锁进卧室抽屉”(精准到时间、地点、行为)。
  备用锦囊:“如果学习时想查同学消息,就把问题写在纸上,学完再问”(预判干扰场景并设计对策)
  即使计划如此细致周全,然而,通过App监测21天真实使用数据后,研究发现:
  ✅ 计划能让人们更想戒手机,甚至写出完美方案
  ❌ 但实际屏幕使用时间纹丝不动
  ✅真正有用的,是实验中意外发现的“心理开关”:自我效能感 !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信,越相信自己能控制手机的人,越能真正减少使用——这种能力,比100条计划都管用。
  研究于2025年发表于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
  研究结论
  1️⃣整体结果:干预措施对智能手机总使用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干预的大学生在智能手机总使用时间和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上没有显著减少。这表明,仅依靠计划制定可能不足以促使实际的行为改变。
  简单的说,单纯依靠“计划”并不能有效减少智能手机使用时间。
  2️⃣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作用
  干预确实增强了参与者在干预后一周的自我效能感,而这种提升的自我效能感在干预后两周与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减少有关。这意味着,增强自我效能感可能对减少智能手机使用时间有一定的间接作用。
  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可能是更重要的干预机制,未来的干预措施可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自己控制手机使用的信心。
  3️⃣其他心理变量(意图、行动规划和应对规划)未显示显著效果
  意图(intention):干预增强了减少手机使用的意图,但这种意图没有显著转化为实际行为的减少;行动规划(action planning)和应对规划(coping planning):虽然干预组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提升,但这些变化也并未带来明显的手机使用时间减少。
  也就是说,这一系列的减少手机的干预措施加进来之后,虽然参与者想减少手机使用的想法确实增加了,但也并没有带来实际上的使用时间的减少。
  为什么“制定戒手机计划”不奏效?科学家发现两个关键原因
  1️⃣这项研究发现,尽管“制定计划”在戒烟、减肥等健康行为中很有效,但对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却效果有限。背后的原因可能和手机使用的特殊性有关:手机使用太“碎片化”和防不胜防的“无意识刷手机”。我们总以为手机使用是“长时间沉迷”,但现实中更多是频繁的短暂使用——比如收到一条消息就立刻查看,刷完微博又顺手点开朋友圈。这种“碎片化使用”像呼吸一样自然,甚至不需要手机通知提醒(比如你可能会习惯性解锁屏幕看一眼)。研究指出,这种“下意识行为”很难通过“学习时把手机锁抽屉”这类计划完全控制,因为干扰场景实在太多了。
  2️⃣越压抑越反弹?小心“戒手机后遗症”。就像节食后容易暴饮暴食,研究发现:如果强行规定自己某段时间不用手机,过后可能会出现报复性使用(比如学习期间忍住不玩,结束后反而刷得更久)。这种心理类似“成瘾戒断反应”,大脑会对被限制的行为产生更强烈的渴望。
  写在最后:所以,到底该如何与手机“和解”?
  1️⃣单纯靠“制定计划”戒手机可能不够,因为手机诱惑是无孔不入的“游击战”,而计划只能应对“正面进攻”。别再迷信“每天少用2小时”这类宏大计划——深夜追剧到3点的你,和白天发誓戒手机的你,本就是同一个人。科学家用数据证明:对抗碎片化诱惑,计划永远追不上本能。
  2️⃣与其追求“完全不用”,不如先培养对手机的控制感,比如告诉自己“我能选择何时用手机”,这可能比硬性计划更有效。真正的解法藏在日常小胜利里:成功做到“晚上10点不刷社交App”时,记住这种掌控感;面对推送时默念“我能选择此刻不看”,比强制锁机更有效;就像健身先练核心肌群,戒手机的核心是培养“我能做到”的自信。
  3️⃣如果一定要制定计划,建议细化到具体场景,例如“晚上10点后关闭社交App”,而不是笼统的“每天少用2小时”。
  我们以为掌控手机便能掌控生活,却未曾察觉,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下手机,而是挣脱它对我们的异化,重新找回自我。
  愿我们下次低头,是为了深思,而非被屏幕所吞噬。
  最后的最后,是不是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我们不一定非要戒手机?或许我们搞错了敌人:如果刷手机让你快乐且未影响生活,何必强行“戒断”?而且,数字依赖不是个人失败,连科学家都仍在寻找解法。也许你不需要为“戒不掉手机”愧疚,就像不必为呼吸空气而羞愧。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你“玩”手机,还是手机“玩”你?
  参考文献:
  Brockmeier, L. C., Keller, J., Dingler, T., Paduszynska, N., Luszczynska, A., & Radtke, T. (2025). Planning a Digital Detox: 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Reduce Smartphone Usage Tim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862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CyberMed丨赛博医客 ”(ID:cybermed2050),作者:FloraWYH,经授权发布。"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